电源IC TDA7370V
  • 电源IC TDA7370V
  • 电源IC TDA7370V
  • 电源IC TDA7370V

产品描述

电源IC选择指南 :
选择电源IC不仅仅要考虑满足电路性能的要求及可靠性,还要考虑它的体积、重量、延长电池寿命及成本等问题。这里给出一些选择基本原则,供参考。
1、**考虑升压式DC/DC变换器
采用升压式DC/DC变换器不仅并且可减少电池数(减小整个电源体积及重量)。例如MAX1674/1675率、低功耗升压式DC/DC变换器IC,其静态电流仅16μA,在输出200mA时效率可达94%,在关闭电源时耗电仅0.1μA,并可选择电流限制来降低纹波电压。
2、采用LDO的佳条件
当要求输出电压中纹波、噪声特别小的场合,输入输出电压差不大,输出电流不大于100mA时采用微功耗、低压差(LDO)线性稳压器是合适的。例如,采用3节镍镉、镍氢电池或采用1节锂离子电池,输出3.0~3.3V电压,工作电流小于100mA时,电池寿命较长,并且有较高的效率。例如采用微功耗线性稳压器BAW03A~06A,其静态电流仅1.1μA,输出电压有1.2、1.3、1.4、1.5、1.7、1.8、2、2.1、2.3、2.5、2.7、.28、2.9、3.0、3.1、3.2、3.3、3.4、4.0、4.2、4.3、4.5、5.0、5.8、6.0V,可供用户选择,输出电流30mA~50mA。MAX8867/8868输出噪声为30μVrms。而另一种低功耗、低压差LDO器件GMT7250,其静态电流180μA,输出100mA时压差小于85mV。该器件温度稳定性好,典型值为31ppm/℃,并且有电源工作状态信号输出及关闭电源控制。该器件有固定电压输出:3.3V、4.85V、5.0V三种,并且可外接两电阻来设定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范围为1.2~9.75V,输出电流可达250mA,适合大多数便携式产品应用。
3、需负电源时尽量采用电荷泵
便携式仪器中往往需要负电源,由于所需电流不大,采用电荷泵IC组成电压反转电路为简单,若要求噪声小或要求输出稳压时,可采用带LDO线性稳压器的电荷泵IC。例如,MAX1680/1681,输出电流可达125mA,采用1MHz开关频率,仅需外接两个1μF小电容,输出阻抗3.5Ω,有关闭电源控制(关闭时耗电仅1μA),并可组成倍压电路。另一种带稳压输出的电荷泵IC MAX868,它输出可调(0~-2×VIN),外接两个0.1μF电容,消耗35μA电源电流,可输出30mA稳压的电流,有关闭电源控制功能(关闭时耗电仅0.1μA),小尺寸μMAX封装。
4、不要追求、功能全的新器件
电源IC的精度一般为±2%~±4%,精度高的可达±0.5%~±1%,要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精度,这样可降低生产成本。功能较全的器件价格较高,所以*关闭电源功能的或产品中无微处理器(μP)或微控制器(μC)的则*选择带关闭电源功能或输出电源工作状态信号的器件,这样不仅可降低成本,并且尺寸小。
5、不要“大马拉小车”
电源IC主要的三个参数是,输入电压VIN、输出电压Vo及大输出电流Iomax。根据产品的工作电流来选择:较合适的是工作电流大值为电源IC大输出电流Iomax的70~90%。例如大输出电流Iomax为1A的升压式DC/DC变换器IC可用于工作电流700~900mA的场合,而工作于20~30mA时,其效率则较低。如果产品有轻负载或重负载时,好选择PFM/PWM自动转换升压式DC/DC变换器,这不仅在轻负载时采用PFM方式耗电较小,正常负载时为PWM方式,而且效率也高。这种电源IC有TC120、MAX1205/1706等。
6、输出电流大时应采用降压式DC/DC变换器
便携式电子产品大部分工作电流在300mA以下,并且大部分采用5#镍镉、镍氢电池,若采用1~2节电池,升压到3.3V或5V并要求输出500mA以上电流时,电池寿命不长或两次充电间隔时间太短,使用不便。这时采用降压式DC/DC变换器,其效率与升压式差不多,但电池的寿命或充电间隔时间要长得多。
注意事项:
DC/DC变换器中L、C、D的选择
电感L、输出电容C及续流二管或隔离二管D的选择十分重要。电感L要满足在开关电流峰值时不饱和(开关峰值电流要大于输出电流3~4倍),并且要选择合适的磁芯以满足开关频率的要求及选择直流电阻小的以减少损耗。电容应选择等效串联电阻小的电解电容(LOW ESR),这可降低输出纹波电压,采用三洋公司的**半导体铝固体电解电容(一般为几十~几百毫欧)有较好效果。二管必须采用肖特基二管,并且要以满足大于峰值电流为要求。
电源IC TDA7370V
电源IC 应用发展:
电子技术的发展表现在小型化、节能环保、功能强大、价格下降等方面, 对电源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封装要求
由于产品散热要求高, 需要将新型、小型的封装技术引人到电源产品中。另外对于功能整合,SiP可能在SoC尚未成型之前, 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SiP是将不同的芯片或其它组件, 通过封装制程整合在一个封装模块内, 以执行相当于系统层级的功能。
良好的服务
因电源IC通用型都不强, 作为配套产品与整机厂协作, 一是要说服人家采用, 二是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
其他对电源的要求有高性价比、生产的可靠性等。另外从目前产业状况来看, 电源管理IC的设计人才, 要比数字IC缺乏, 而且电源IC需要的知识面和经验度高。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电源芯片产品, 近两年来该产品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但却叫好不叫座, 市场推广应用一直没有实现高速发展, 而且从目前来看数字电源在近一两年仍然难有大的突破。首先是因为下游厂商对数字电源芯片的认可、评估、产品设计和量产规模采购等都需要一定时间, 其次是数字电源芯片本身在响应速度、成本和面积等方面可能和传统模拟电源芯片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还有就是设计人员本身的习惯, 以及使用数字电
源的产品设计复杂程度等问题。此外, 由于目前数字电源供应商较少, 销售渠道开拓远远不够, 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成为数字电源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障碍。
整合电路设计
目前各种功能高度的整合已经成了电子产品的宿命, 如现在的手机就将通信、PDA、GPS、电视等集成在一起, 要避免相互间的干扰, 需要电源也随之改变。
虽然整合模拟和数字电路的SoC设计概念日益普及, 但市面上号称的SoC芯片却因数字、模拟制程整合不易、成本过高和效能不若预期, 因而形成高整合度和能间的两难, 因此部分模拟电路如电源管理IC在短期内并不适合作整合, 仍将持续立于SoC芯片之外。
电源转换效率提升
不同的半导体制程需要不同的供电电压, 形成多而广得输入电压, 对电源管理提出挑战。而且新的替代能源的使用, 以及节能环保的要求加强电源管理功能。
手机中电源IC的应用
手机是电源管理IC为重要的应用场合。多媒体和3G手机对高画质视频、多媒体数据流、音频播放、清晰的显示及多等需求不断提升, 但这些功能却会大量消耗电源, 其中绝大多数的电源电压并不相同, 随着电流需求不断增加, 使得它们需要多电能, 例如从2G语音电话升级到3G视讯电话后, 对功率需求便增加一倍。在同一手机中融人多元化的功能, 其功率消耗也会随之增加, 这是未来电源管理芯片发展的明确趋势。
由于手机大量采用LDO来为手机各个部件进行供电,LDO 虽然具有成本低、封装小、器件少和噪音小的特点, 但其转换效率低, 且只能用于降压的场合, 加上LDO效率取决于输出/输入电压之比, 在输入电压为3.6V、输出电压为1.5V的情况下, 效率只有41.7%, 这样低的效率在输出电流较大时, 不仅会浪费很多电能, 而且会造成芯片发热影响系统稳定性。而3G手机各个部件需要多个电压等级的供电, 在很多情况下, 尤其是压差大的情况下, LDO已经难以满足供电需求, 因此DC/DC的解决方法成为一种取代LDO的解决方案。
DC/DC转换的优势是升、降压均适用, 效率又高, 目前已经有自动PFM/PWM方式和用DC/DC+LDO双模式的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虽然无论哪种方案成本都将LDO, 但的确能够解决LDO低效和只能用于降压的问题, 未来3G手机产量的提高和手机电源管理功能的提升, 将在一定程度上手机电源管理IC市场的发展。
大电流/低输出电压的应用
由于数字芯片的时钟越来越快, 意味着驱动电流越来越大, 以前只需要线形稳压, 现在就需要开关式稳压, 以前仅需要一相电源, 现在就需要两相或多相电源。另外CPU由于速度越来越快, 散热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 因此采用多技术, 英特尔已经在规划80个core的CPU, 对电源要求高。
电源IC TDA7370V
为适应大功率应用市场,CR5822 可以通过 PFCVCC PIN 对 PFC 控制器这一级的 VCC
供电,避免传统应用中 PFC 控制器电源通过应用绕组供电,从而减少器件以及降
系统低待机功耗。在不正常或者空载模式下,PFCVCC 将关闭输出。
CR5822 通过 CS 引脚来采样功率 MOSFET 上的电流。CR5822 设计有逐周期的电流限
制,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线电压值调整峰值电流的设定值,实现衡功率输出。
CR5822在CS端设计了一个消隐电路来防止在开关导通时错误的过流保护被触发。
它可以代替传统的外接 RC 滤波电路,节省元件。
CR5822 可以通过在 SS 引脚到地之间连接一个电容来设定软启动时间。内置的 10uA 电流源对电容充电,当电容上的电压达到 2.1V 时,软启动结束。之后,内部的 10uA 电流源
会被关闭,SS 引脚上的电压会逐渐下降。每次系统的重启都会伴随软启动。
电源IC TDA7370V
其准谐振工作模式的控制思想为当功率 MOSFET 的 Drain 端电压处于谐振的谷值时开启 MOSFET。
http://jsd666.cn.b2b168.com

产品推荐